房价从3.5万降到1.5万, 房子依旧卖不掉! 心酸的是: 业主断供了
说实话在弃房断供的人里有些炒房客的遭遇真让人同情不起来。他们买房不是为了住,就是想投机赚钱。不少人觉得,国内房价就是被他们炒起来的。
你想啊如果大家都是刚需买房,房价能涨这么猛吗?尤其是有些企业放着实体不做,拿钱炒房和老百姓抢利益,这谁看了不生气?所以啊要是炒房的亏了特别是那些炒房的企业,老百姓只会拍手称快。
西南财经大学2018年的报告显示:当年新购房里58.2%是投资买房,改善住房的占26.7%,首次刚需买房的只占15.1%。
可2008年的时候刚需买房占69.7%,投资的才19.6%。十年时间,投资买房的数量差不多是刚需的4倍。这些人看着像是吃了时代红利,其实都是在榨刚需购房者的血汗钱。
燕郊本来是河北廊坊的一个小镇,离北京近,直线距离不到40公里,很多北漂白天在北京上班,晚上回燕郊住,所以被叫做“睡城”。2016年燕郊房价涨到4万/平,成了“环京房一哥”,不少有钱人都来这儿买房。
2017年哈尔滨一个个体户花3.5万/平在燕郊买了套109.3平的三居室,总价380多万,首付100万,剩下280万大多是房贷。
她说买房是为了等孩子高考后到北京上大学住,可孩子最后去了外地读书,这理由谁信啊?说白了就是觉得房价会涨能赚钱。要是知道房价会跌,她还会来燕郊买房吗?到了2021年,燕郊房价跌到1.5万/平,四年亏了200多万。
她想卖又舍不得更不敢断供,因为断供后银行拍卖房子要是不够还贷款,会查封她其他资产,她还怕上征信黑名单影响孩子前途,只能硬撑着。
2021年底网上一个燕郊断供者的经历让很多人感慨。这人35岁,2017年在燕郊换了套140平的房子,总价426万,贷款298万,月供1.68万,当时觉得没啥压力。
可四年后疫情影响下他收入大跌,还不起房贷了。要是房价没跌,他卖房还能结余点,可现实是燕郊房价暴跌,他的房子从426万跌到230多万,还不一定能卖出去。
他做了个错误的决定断供,以为把房子给银行就没事了。结果银行起诉他,他不仅要承担利息、罚息、诉讼费、律师费等20多万,房子还会被低价拍卖,要是拍卖款不够还贷款,银行会一直追债,他也被列入征信黑名单。最后他后悔莫及:“买房一定要量力而行,千万别断供!”
有篇文章讲了个成都天府新区的买房故事。2019年,一个业主在那儿买了套128平的房子,总价270万,首付100万,贷款170万,月供约9800元。
他买房就是为了结婚,农村家庭哪有闲钱炒房,这套房子掏空了家里六个钱包。他有点技术,年收入20万左右,本来日子还行。
可农村人吃了没文化的亏,疫情期间公司裁员,他因为学历低被裁了。他的手艺在别处用不上,找不到月入过万的工作,后来找了份低收入的工作,又出了事故,出院后更难找工作了。
他知道还不起房贷想卖房中介说房子从270万跌到160万,直接亏了110万。他崩溃了,断供后房子被法拍,加上各种费用前前后后损失130多万,女朋友知道后也离开了他。
有人说高房价是最有效的避孕药,因为年轻人怕买房不敢结婚生娃;也有人说房价下跌就是在“吸血”已购房者。想想那些掏空六个钱包买房的家庭,房子贬值资不抵债,多年心血白费,还房贷不甘心,断供又不敢,得多后悔啊。
断供的后果太严重了:房子被低价拍卖,还要承担各种费用,影响个人征信,甚至可能连累孩子。银行不是慈善机构,会一直追债。
难怪有专家说“不要给买不起房的人贷款”这话细想还真有道理买房这事,真得掂量自己的钱包,不然一步踏错,半辈子都搭进去了。
本文章由齐家小编整理发布,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直接联系小编删除,谢谢!
热点资讯
- 房价从3.5万降到1.5万, 房子依旧卖不掉! 心酸的是: 业主断供了
- 以“电影+科技”为抓手发挥科技赋能优势 服务影视产业结构性升级
- 原创:第一届菊展苗
- 《借命而生》刘芬芳扮演者是谁 刘芬芳是什么时候没的?
- 4月30日华康转债下跌0.42%,转股溢价率29.04%
- 最新发现治疗自闭症的基因钥匙找到了
- A股见顶了吗?
- 77年一遇的“七星连珠”, 到底怎么回事? 今年二月初一不简单!
- 手里有13万, 想买省油耐用的SUV, 建议看看这三款, 安全、舒适
- 艾美疫苗(06660.HK):11月26日南向资金减持15.1万股